紅旗渠兒女的入職小記
“20世紀60年代,安陽林州面臨嚴重干旱,林州人民克服重重困難,歷經近十年艱苦努力,從太行山腰引漳入林,從此,勃勃生機便在林州迸發(fā)?!边@是我在孩童時期,長輩和老師經常提及的故事,身為紅旗渠兒女,當時雖年幼,但也深知其不易,這是我首次認識到調水的重要性。
初識南水北調工程是在初二的地理課上。老師講,南水北調形成的“四橫三縱”是為了優(yōu)化水資源配置,解決北方水資源匱乏的問題。這與紅旗渠有異曲同工之妙,兩者都是為了優(yōu)化水資源配置而建設的重要水利工程。自那時起,我對南水北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結緣南水北調是臨近大學畢業(yè)時,我看到南水北調的招聘,便投遞了簡歷。歷經層層選拔,我終于被錄取,正式成為一名南水北調人。從紅旗渠到南水北調,我接過了老一輩人手中的接力棒,這讓我感到光榮和自豪。
剛剛離開校園,步入工作崗位的我在知識和實踐方面都還有所欠缺。但我很幸運,“師帶徒”新職工培養(yǎng)機制,為我提供了快速學習的機會。管理處精心匹配了具有出色業(yè)務能力和豐富經驗的導師來指導我的工作和學習,傳授我專業(yè)知識和技能,教導我如何處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。此外,考慮到我剛從學校步入社會,為了幫助我加快身份轉變,管理處還制定了輪崗計劃,讓我在四個科室輪流學習。在這個過程中,身邊的同事都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,使我更快地適應了工作的節(jié)奏。
在前三個月的工作中,我深切感受到前輩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(tài)度,他們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件小事。在“迎戰(zhàn)臺風”之際,我看到他們義無反顧地前往一線,不懼風雨,扛起沙袋,疏通排水溝。南水北調人身上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、特別能奉獻的優(yōu)良作風深深地感染了我。日常工作中,同事們去現(xiàn)場都會把我這個新手帶上,遇到我不懂的問題會耐心解惑。每一次的工程巡查,都能讓我深刻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,也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。
中流擊水,奮楫者進。無論是紅旗渠建設者的無畏風雨和頑強拼搏,還是南水北調建設者的勇攀高峰、開拓進取,都是中華民族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體現(xiàn)。作為南水北調的新人,我將繼續(xù)砥礪前行,勇?lián)姑?,為“志建南水北調、構筑國家水網(wǎng)”貢獻自己的力量。